欢迎光临玛沁光大油浸式变压器厂网站!

玛沁光大油浸式变压器厂

光大变压器制造有限公司 

联系人:吴经理 

电话:0635-8378889 

电话:0635-8322228 

手机:13336258888 

手机:13258996850 

邮箱:1665971166@qq.com 

Q Q: 1662981166 

地址:山东聊城经济开发区嵩山路19号

玛沁玛沁变压器厂家:大电流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套管过热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来源:玛沁光大油浸式变压器厂 时间:2020-08-05 次数:574

  发电厂主玛沁玛沁玛沁玛沁玛沁油浸式变压器是电能输配电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电气设备,根据运行维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玛沁玛沁玛沁玛沁油浸式变压器必须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玛沁玛沁玛沁油浸式变压器的运行情况,以保障玛沁玛沁油浸式变压器的安全运行。但目前国内200MW以上发电机组,其发变组间的连接一般采用离相封闭母线相连,运行中不能直接检查低压套管的发热情况,过热故障较难发现和处理。本文就一起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套管的过热故障进行分析、讨论。

  1故障情况

  1.1玛沁油浸式变压器的基本参数

  某电厂3号主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为保定玛沁油浸式变压器厂1988年生产的SFP7-240000/220型强油风冷式玛沁油浸式变压器,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压为15.75kV,额定电流为8.8kA。其低压侧套管采用西安西电高压电瓷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BR1-40.5/10型大电流玛沁油浸式变压器套管,额定电流10kA。

  1.2玛沁油浸式变压器的历史情况

  3号主玛沁油浸式变压器是1989年底投入运行的,在1998年初的大修中放出部分油进行检查,发现低压侧V相绕组引线与套管下接线柱的接触面,由于紧固螺钉连接不当,存在松动、过热、两接触面板焊锡熔化等现象,测试低压套管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值,并与往年测试值比较,无明显变化。对接触面进行处理,并将原黄铜螺钉更换为不锈钢螺钉,同时加上蝶簧垫圈。对处理前、后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引线与套管下接线柱的接触电阻值(见表1)进行比较,可看出处理后,除U相左侧外,其余各相以及U相右侧的接触电阻均明显下降。

  1999年6月,在3号主玛沁油浸式变压器随机小修时,发现U相套管瓷套与上接线柱间接口处有油渗出,进行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值测量,并与往年测试值比较,无明显变化,检测套管油位正常。

  1.3本次故障情况

  2002年,对3号主玛沁油浸式变压器进行增容改造,在解口后发现其低压侧U相套管有较严重的漏油现象,跟踪检查时发现套管试验端子处漏油,油色较黄,黏度很大,同时V相和W相的套管试验端子也出现轻微渗油现象。因取油阀位于套管法兰处,无法对油进行取样化验,而通过顶部油塞孔已无法检测到U相套管油位,从V相和W相套管抽出少量油样,油呈褐色。

  1.4电气测试结果

  2002年3月9日,对3号主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套管进行了电气测试,从测试结果可看出,与往年的测试值相比,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值无明显变化(数据见表2)。

  1.5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引线的情况

  打开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套管升高座处手孔,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引线与套管下接线柱的连接如图1所示,套管下接线柱为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侧三角形连接的电流节点,用4颗螺钉将每相低压引线的2块挠性连接板固定于套管下接线柱的一边,下接线柱的另一边同玛沁油浸式变压器另一相的2块挠性连接板相连。为了防止铜铝间的电化腐蚀,在下接线柱与低压引线之间加装铜铝过渡板,过渡板厚约3mm,由铜、铝板爆压在一起,用3颗沉头螺钉固定在下接线柱上。

  对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引线与套管下接线柱间的接触电阻进行检测,结果见表3大修前数据,发现其接触电阻同上次检修(1998年初的大修)后的测试值相比明显增加。解开低压引线,发现U相、V相和W相的铜铝过渡板边沿有明显变色发黑的痕迹,铜铝过渡板的中间部位及与4颗螺钉接触处,呈严重过热后的白色,表明套管的下接线柱,特别是接触面的中间部位存在严重的过热现象。将3号主玛沁油浸式变压器移位,吊出3相低压侧套管,松开固定铜铝过渡板的3颗沉头螺钉,发现铜铝过渡板已烧结在套管接线柱上,将其揭开,发现铜铝过渡板上与4颗连接螺钉接触的位置已同套管下接线柱烧结在一起(见图2),铜铝过渡板上的部分铝材已与铜板分离,粘结在接线柱上,铜铝过渡板与接线柱接触面四周边缘也都形成黄、黑色油膜。将U相套管横置,抽出油样,颜色与V相、W相套管的一样呈褐色。

  2原因分析

  套管渗油的油色较黄,抽出油样呈褐色,黏度大,结合套管运行历史来看,可判断套管有过热性缺陷,导致套管出现老化。特别是U相套管存在较严重的过热现象,从而导致套管内部玛沁油浸式变压器油温度过高,油受热膨胀溢出。

  2.1接触面有虚空

  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引线采用4颗螺钉固定在套管下接线柱上,引线连接板采用多张铜片镀银焊接,表面进行了打磨,其平面受其加工方法的限制,精度不高。连接后,整个接触面有些部分出现虚空,使接触面各点的接触电阻不一样,在总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局部接触电阻小处流过的电流大,产生的热量就大,导致接触电阻小的区域被熔焊在一起。当玛沁油浸式变压器充满油时,接触面间的缝隙也被玛沁油浸式变压器油和空气填充。填充接触面虚空处的玛沁油浸式变压器油因过热产生化学反应,形成黑色油膜,导致接触电阻值增大。

  2.2铜铝过渡板受腐蚀

  原套管接线柱采用铝材,表面未进行任何处理,而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引线连接板为铜质,表面烫锡,由于铜质或铝质材料表面极易生成导电性能很差的氧化膜,并且铝和铜的化学电位顺序相差很大,这两种金属直接连接会产生电化学腐蚀,为了防止铜、铝间的电化腐蚀,在中间加装铜铝过渡板。解体后发现3相套管连接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包括电化学腐蚀)。连接面受到腐蚀后,会使接触电阻值猛增,使运行中的温度升高,如果不能及时散热,则易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增加一块铜铝过渡板,就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接触面,也就增加了引线连接部位的接触电阻,产生热量也多,形成局部过热,并通过热传递使套管内部过热。

  2.3接触面积的设计值不合理

  套管下接线柱连接面接触面积设计裕度不够。实物测量,低压引线与套管接线柱的接触面积为9600mm2,其接触面上的电流密度设计值为0.53A/mm2。同GB5273—1985《玛沁油浸式变压器、高压电器和套管的接线端子》推荐的常规通用接线端子的设计值0.2A/mm2相比,其接触面上的电流密度约为推荐值的2.5倍,这样的设计可靠性较差,裕度不够,在接触面上极易形成局部热点。

  3改进措施

  由于无法监测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大电流套管的油位,且渗油部位在套管中部,而运行时油温高,渗油将加快,如不处理故障继续运行将可能使套管内电容芯露空受潮,导致设备事故的发生。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

  a)采用新型套管,套管的上、下铝接线端子板两面镀银,镀银面与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引线连接板或母线的铜接线板直接连接,可有效地防止铜铝间的电化学腐蚀。取消原铜铝过渡板,减少一个接触面,使接触电阻减小,产生的热量减少。

  b)结合玛沁油浸式变压器的增容改造,对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套管内部连线进行更改。如图3所示,增加了低压相线(即连接两相的导线),将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侧三角形连接的电流节点由套管下接线柱变为低压相线处,使流过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套管接线柱的电流从改造前的5.081kA(此时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流为8.8kA)降到玛沁油浸式变压器增容10%后的4.7655kA(此时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流为9.531kA)。玛沁油浸式变压器增容10%后,流过低压套管接线柱接触面的电流比增容前减少约5%。

  c)玛沁油浸式变压器绕组低压引线与套管端子直接相连,对接触面的平整度重新进行处理,且严格按厂家要求加装双蝶簧及采用不锈钢螺钉固定。套管与低压引出线单侧的接触电阻值,严格按厂家推荐值控制在10μΩ以下,严防出现过热现象。

  通过以上处理,对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引线与套管下接线柱的接触电阻进行测试(见表3大修后数据),其大值为1.5μΩ,则运行中电流流过套管下接线柱所产生的热量比大修前少很多。可见,通过以上处理,可有效地降低热量的产生,消除大电流套管的过热缺陷。

  4结束语

  此次主玛沁油浸式变压器低压大电流套管的过热故障,是由于结构设计不尽合理及制造工艺不佳而使接触面积裕度不足、电化学腐蚀等原因所引起的。针对这一故障所采取的处理措施是有效的,生产厂家应根据这一情况,改进生产工艺、材料,提高产品质量。但是,在生产运行中,仍须加强预防性试验,根据测试数据的变化情况,结合设备内部结构特点、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加强监督,以防止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